信息简报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FH)”合作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发布日期:2013-11-12 03:19:54    来源:校长办公室    作者:维护员

627日,机电学院召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FH合作专业的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德国劳西茨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学院Mattias Ziegenhorn教授和语言中心主任 Ilka Bichbeimer女士、瑞典布莱京理工大学高晓蓉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汉堡国际工程学院院长沈建琪教授、同济大学陈祝林教授、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滨、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魏正康、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副总工程师景建成等校外专家出席,教务处、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学院相关负责人和项目负责老师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机电学院院长何亚飞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学校及学院情况,FH专业负责人蔡池兰副教授介绍了专业培养方案,德方Mattias Ziegenhorn教授介绍合作学校——德国劳西茨应用科技大学的学校情况与合作建议,然后针对该培养方案进行了专家意见讨论。各位专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FH合作专业的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培养计划中语言学习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之间的学时比例安排、强调FH模式中的项目必须要来自于企业实际项目、企业实践环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可延续性、中德合作中的课程建设与师资培训方面的细节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希望加强中德教育的交流,分享经验,开阔视野,进一步扩大该教学改革项目的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带来教育的国际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模式)主要为社会提供一线的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经济领域工作人员和社会公共服务人员,其培养目标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相适应。为使工程教育更能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向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本校机电学院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和德国劳西茨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合作,引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FH)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融入FH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国际化紧密结合的双元合作教育模式,以项目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为素材,搭建了一个及相对稳定又适度灵活的FH教育模型,培养既熟练掌握德语和英语,又懂专业技术的FH式高级应用型人才。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