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总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0年度行政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1-12-06 09:17:46
来源:校长办公室
作者:校长办公室
2010年,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世博、庆祝建校50周年和“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一年中,学校在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学校办学特色、优势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彰显,办学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显著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展示成就,光大传统,凝聚力量,学校成功举行建校50周年系列活动。 2010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按照学校党政提出的以建校50周年为重要契机,通过回顾50年办学历史,认真总结50年办学经验,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推进学校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的目标,以“展示成就,传承精神,凝聚力量,推进发展”为主题,在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全体党委常委任组员的校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局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下,成功举行了隆重、热烈、简朴、有序的五十年校庆系列活动,彰显了“二工大与中国职业教育”、“二工大与劳动模范培养”两大亮点。 校庆期间,通过征集题词、校内外媒体宣传、出版系列丛书、组织劳模墙揭幕等仪式、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校园景观的改造与建设、校友座谈及学生风采展示和庆典大会等活动,学校全面回顾和总结了50年的办学历程和经验,光大传统,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学校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得到切实增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广纳贤言,紧贴时代,科学谋划,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 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学校顺应上海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完成情况,以学校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基础,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部署下,广泛发动,广纳群言,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历时近一年,完成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 《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更加注重结构优化与队伍建设,更加注重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规划》展示了学校新五十年征程开局阶段的发展蓝图,体现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推动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以及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三、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KSR-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学校在机电、电子、计算机等三个学院2010级学生中遴选了89名学生组成第二期试点班,继续进行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并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实践与研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作机制,努力形成既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又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培育的教学方法体系。 全国CDIO试点工作组2010年度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施专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和实施进行了专题研讨。 2.在机电学院进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探索,创办“德国IHK-ZM数控与切削机械师”专业项目高职试点班,通过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团队建设和方法研究,开展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完成计算机学院按一级学科实施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试点班的前期调研和开班准备工作。 3.2009年获批并启动的学校教改项目进展顺利。学校以“3+ (二)专业和课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 为迎接上海市教委2011年第三期市级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学校完成了第三期(2008)“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物流管理”两个市级教育高地项目关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总结,并上报了总结验收材料。 2.专业建设 “工业设计”、“网络工程”、“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公共关系学”等5个专业完成学士学位复审工作;完成“日语”、“数字媒体艺术”、“交通运输”等新专业检查的自评工作;接受市教委对我校“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的抽查,受到市教委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3.课程建设 有5门课程获2010年度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立项;2008年立项的4门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进行验收;2009年度立项的5门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2010年新增校内立项重点建设课程24门;同时完成2008年22门立项课程的验收和2009年20门立项课程的中期检查。 4.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和“数控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分别获得2010年本科和高职的上海市教学团队称号;“软件工程”被评第五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操作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2010年上海市精品课程;“软件工程”、“工业自动化训练中心”、“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个项目被批准为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国际经济学”被评为2010年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举行了2010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共评选出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 (三)围绕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推进实验实训建设,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 1.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科学管理,实验实训工作走向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根据本科教学对实验实训工作新的要求,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实训工作管理规程》、《实验实训技术成果奖评选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管理网络的推广使用和管理,推进实验实训工作的档案建设,强化实验实训室的安全责任制,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注重效益,督促检查,完成年度实验室专项建设任务。2010年全部完成当年的实验室专项建设的计划与实施工作,共计16项,1111.4万元,完成率100%。同时清理完成了以前年度未完成的实验室建设专项。 3.加大投入,广泛参与,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项目和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水平。2010年,我校“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学校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学校获教委批准立项的学生“创新项目”30项,学校批准立项的大学生“科技项目”140项,参与学生达541人。2010年,全校“创新项目”完成结题29项,完成率为96.7%;“科技项目”完成结题137项,完成率达97.9%。并评选出“创新项目”优秀项目3项,“科技项目”优秀项目9项。 4.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喜人。本年度,我校学生在全国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共获三等奖以上项目104项。其中,获全国性竞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9个,获省部级竞赛一等奖13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43个。尤其是在2010年第六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我校选送的学生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杰出贡献奖。 (四)做好语言文字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全年共组织3000余名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学生达标率较往年有明显提高。率先在普通话测试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受到上海市语委、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的肯定,并在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获得专题立项。 四、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科研促教学,学校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布告栏、通知等各种形式确保科研政策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便捷和畅通,在校园网上发布项目申报信息、学术报告、科研成果的科研信息共80 多次,使科研管理工作更趋规范。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提高了科研考核统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科研信息的完整性。开发了校专家数据库系统,为社会企业快捷、高效获取我校专家信息提供支撑。 (二)本年度学校组织并举办各类学术报告(讲座)33场,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1人次。校庆期间,国际知名粉体学专家EricForssberg来校作学术讲座。学校的科研氛围逐步形成,学术气氛逐渐浓厚。 (三)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加强知识服务团队建设,拓展科技服务的范围和渠道,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2010年,学校组织参与多次全国性的技术交易活动,先后与武义、衢州、金华、大丰、如东等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学院积极参加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3个知识服务团队和多项技术成果亮相工博会,其中两项成果分获工博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三等奖;本年度共发展技术经纪人5名。 2.成功举办科技信息发布会。 3.制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技大使”派遣管理办法》,规定了科技大使派遣的组织方式、措施与待遇、考核办法,并向武义技术转移工作站派遣了第一任“科技大使”。 4. (四)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工作 1.学校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坚持“应用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标准,以市级、市教委、校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本年度学校召开多次学科建设研讨、交流会,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本年度“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自动化”三个教委重点学科到校经费240万元。 3.起草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细则》(讨论稿),规范了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支出流程和切块分配比例。 4.继续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的准备工作,制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代培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条例》,为下一步申请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和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五)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截止到 五、立足长远,以新一轮学校全员聘任和岗位设置工作为契机,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教代会审议通过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综合管理改革与发展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师成就事业,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原则出发,完成2010年新一轮学校全员聘任工作,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管理及教师岗位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新一轮全员聘任中共续签聘用合同539人,续签岗位职责书823人。 (二)根据上海市人保局和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学校成立了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机构,按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激发教师活力,提升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业绩评估为主要抓手,完成制定我校岗位设置工作实施方案,并已经校党委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市教委审核。 (三)积极贯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后三年发展纲要》精神,以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为核心,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通过引进、培训、考核等措施,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 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视频招聘活动,组织各类大型招聘会。全年共引进与录用各类人员47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11人,硕士27人。继续推动以访问工程师项目为主的产学研践习计划,共有30人完成访问工程师项目结题,同时完成市教委人事处有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育的调研工作。完成2010年校内AB类岗位的申报和材料核定工作。为落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新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精神,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认真组织了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2010年,学校共有46名新教师参加了培训。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教务处对各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课程中心”平台使用的轮训,教师在“课程中心”上建设的课程门数和质量明显增强,网站的访问量明显上升。继续推进中、青年教师学历进修、中青年教师公派出国和专业实践及能力培训工作,全年共有56位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课程进修以及各类岗位培训,其中新增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新增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人,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6人获得硕士学位,2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学校公派出国。开展了“东方学者”、“宝钢奖”、“人才发展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1人获得宝钢奖。 (四)2010年10月启动学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准备、摸底、进户普查核对、统计汇总及抽查等五个阶段,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项统计工作。 (五)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六个老有”理念,切实做好退管会工作。完成医保、体检、帮困送暖等服务工作;组织离退休教职工积极参加世博、校庆等各类学习、参观和文体活动。 六、参与和服务世博,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成绩骄人,服务社会渠道进一步拓展 (一)在 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我校师生于暑期圆满完成了世博局下达的两批共80名日本志愿者28天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得到了世博局和日本组织方的一致好评。 在2010世博表彰大会上,学校团委获得了“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上海世博工作优秀集体” 的光荣称号。 (二)广大教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宣传世博精神和科技成果。世博会期间,学校有多名教师受邀直接参与世博服务工作,分别在外事接待和园区及场馆管理等岗位上为世博会增光添彩。以“争创世博先锋”活动为载体,学校组织多次世博精神宣讲和世博科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与街道、社区合作互动,向社会辐射。 七、以50周年校庆为契机,坚持为教学与育人工作服务,学校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 (一)设备采购和资产管理 1.2010年学校政府采购计划金额1876.8万元,学校配套资金541.88万元;共签订合同294份,合同金额2383.53万元,全面完成本年度学校的政府采购任务。 2.继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本年度共新增教学及行政设备3246台(件),总金额4285万元;重启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经筛选后初步确定待报废固定资产原值为380多万左右,将根据有关规定报上级部门审批;认真做好资产管理软件升级工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二)教学、实训等房屋和场所建设 全年学校实施了维修和改造项目共计45大项(61小项),工程费用审计金额为1181万元。 完成教学楼外墙和底层墙面维修和环境楼屋顶钢结构改建和卫生间改建工程;完成机电学院和人文学院专业实验室改建、中外运物流实验中心室内装饰工程;完成南河三期环境、景观、绿化改造和11号楼交流中心房屋维修工程;完成普陀校区平改坡工程;完成体育馆室内钢构平台及室内调整改建装饰工程;启动实训中心金加工车间室外建设配套工程。 (三)校园景观建设 以50周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在原校史陈列室的基础上完成了校史陈列馆的建设;对图文信息中心四百人报告厅进行了改造;新增校园室外标识引导系统;完成校庆新景观“劳模墙”、“新标杆”、“交大贺石”、“包起帆抓斗”等校园新景观建设,为5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重的文化氛围。 (四)金海路南校区学生公寓建设正式启动,将于2011年初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9月交付使用。 (五)中水回用节水项目——“利用泳池循环排放溢水、雨水和河水洗车系统”于2010年4月正式建成,并获得本年度政府节能补贴,目前已应用于我校洗车服务中。 (六)广泛宣传红十字精神,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红十字公益志愿活动。2010年发展新会员406名;889位教职工参加体检;通过新生入学军训和开设选修课等方式开展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工作;先后组织两次无偿献血工作,合计1279人,超额完成2010年献血任务;143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使我校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师生数达到2278名,成为上海高校中报名采样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师生员工踊跃为玉树地震捐款。本年度,我校被上海市红十字会命名为“上海市红十字工作达标学校”。 (七)特色体育项目蓬勃开展 学校全面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群体健身活动。在保持和发扬龙舟、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特色的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全国及省市级体育活动和竞赛,在全国体育大会、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等竞赛活动中成绩喜人。2010年度,学校荣获“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八、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教育国际合作有新突破,校内外交流更加密切 (一)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 1.继续依托技师学院,开展学生技能培训。学校现有获批预备技师培训项目13个,涉及6个学院。至2010年底,共有40个班级,1551人参加培训。12月底,我校技师学院顺利通过由市人保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并受到高度肯定。 2.巩固和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和丰富合作方式。学校秉承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传统理念,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技能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等领域巩固和深化已有合作项目,并积极寻求新的突破。2010年,学校与浦东新区研发联合研究会、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徐汇区工程师协会、上海至唯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今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新签了合作协议,校院两级新缔结合作协议共80个。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了“2010上海会展论坛”,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校庆搭台,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教育发展理事会和校友会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昆士兰学院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深入 昆士兰学院于2010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查复核,项目运作日趋规范;在昆士兰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学校与澳大利亚合作方顺利签署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布里斯班北部TAFE学院昆士兰学院合作办学协议(2010-2015)》,展现了未来五年项目的合作前景。 (三)留学生项目获突破,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1.2010年10月,上海市教委对我校申请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单位资格认可的请示作出了批复,同意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这是我校提升办学层次与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新五十年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2.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0年,学校先后与美国桥港大学、瑞典布莱京理工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CHARLES STURT大学、泰国北曼谷蒙库王技术大学、津巴布韦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和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项目合作。2010年,新缔结校际交流协议5个,新开展合作科研1项,有23名学生被派往国外院校留学,5名教师赴海外进修(其中攻读博士学位1名)。4名学生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换学习。 3.2010年8月,学校组团赴台参加“2010年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提交交流论文10篇。 4.举办“世博与女性人才的美好生活”全国女性论坛,组织了重庆等九省市60余位女性人才研究学者参加交流并参观了上海世博。 5.修订和完善外事管理有关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好国内外各类学习、参观、考察、交流和接待工作。全年共有59人因公出访;17人次外教来校执教;共接待22批216名境外贵宾来访;组织澳洲对外汉语交流团语言学习和文化考察、学生赴德会展技能培训等活动; 九、招生、就业、帮困资助工作等工作呈良性循环态势 (一)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 组织“上海市美术类专业统考二工大考点”的考试工作,完成“专科层次自主招生”、“专升本招生”、“三校生技能考”等招生类考试、报名工作。自主招生阶段我校承担了20所学校需使用的语、数、外学科考试的出卷任务,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 通过自主招生录取新生250人,5月份“三校生”招考录取229人,秋季高考录取2808人,“专升本”录取248人,共录取新生3535人,完成招生计划101.99%;实际报到数为3349人,报到率为94.74%。另有21人作为去年录取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2010年转入我校读书,同时又录取了29名预科班学生。 (二)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我校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达到历史峰值,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按照“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党政齐抓共管、产学研联动的合作”、“校区、校社、校企联携,开拓创业就业渠道,实创业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指导思想,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形成了全员化推进、全程化服务、全方位指导的工作特色,已实现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截至 (三)政策引导,机制保障,完善学生档案建设,积极构建个性化、全程化的生活、心理帮扶体系。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为帮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银、校沟通机制”,加强诚信教育,做好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发挥其扶贫帮困主渠道作用;利用学校资源,不断开拓勤工助学渠道;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全方位立体式普及心理知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个体心理健康辅导,及时疏导和解决学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2010年度征兵工作任务。 学校于七月和十二月分别向部队输送了3名士官和22名士兵,超额完成本年度征兵任务,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跟踪关心世博女兵的服役情况,完成15名退伍学生的复学安置工作, 十、做好各项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财务管理工作 1.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金需求。学校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在收入预算上,坚持“积极稳妥”,在支出预算上,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依法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学校紧紧围绕学校2010年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财力,截至 2.加强预算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强化基础工作,努力增收节支,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2010年度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同比递增8%;其他收入同比递增32.31%。 3.加强制度建设,做好财务管理工作。2010年学校在“小金库”治理、规范教育收费、财务报销等领域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审计工作 加强学校年度内部预算切块预算编制审计,深入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建设修缮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健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本年度,审计处共完成财务收支审计9项,审计金额4425.33万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3项,涉及金额279939万元;完成基建、维修等工程结算审计41项,审计资金总额1431.57万元。通过审计,直接为学校节省开支143.48万元,综合审减率10.34%,为改善我校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财务经济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图书馆(网络中心)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提高空间利用率与环境育人功能。完成可容纳55-60万册图书的密集书库建设和三楼公共服务区布局与功能的调整;全年购置中外文图书近9万册,续订或新增电子资源24种,总经费462万元;完成多个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功能,提高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围绕人才培养,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开展第四届读书服务月活动。 (四)平安校园建设 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学校五十周年校庆,通过狠抓治安,实抓武装,快抓突发事件,真抓安全生产,善抓政保工作,确保了学校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确保了学校及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确保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本年度,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根据上海世博会服务和安保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世博、校庆、新生入学、招生考试、校园招聘会等重大活动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注重措施落实,整治安全隐患,构筑安全防范责任体系,全年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未发生火灾和各类伤亡责任事故,内部职工犯罪率为零,保证了学校政治形势稳定,治安局面安定,保证了世博会服务和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后勤保障工作 以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后服公司岗位服务模块考核体系建设、细化后勤服务公司服务保障平台构建等工作为重点,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师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