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课程评估条例
发布日期:2011-05-16 11:26:22    来源:校长办公室    作者:admin

   课程评估是我校教学质量保证、监控、评估三大体系之一的内容,为确保工作正常进行,现制定以下条例:

一、目的
课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侧重于教学过程的评估,并与当前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总结经验,树立榜样,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工作,不断适应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组织机构
课程评估工作是在主管教学工作校长的领导下,由校长、教务处处长、学院教学院长和专家组成校课程评估委员会,主持评估工作。
在评委会下设立评估工作组,处理评估的日常事情。

三、评估步骤、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时间
评估工作实施步骤分为自我评估、分组评估和集中评估三个阶段。
自我评估阶段由学院负责,做好宣传、组织工作,责成参评课程所属教研室准备近二年来的各类教学资料,课程负责人撰写自评报告。分组评估阶段由评委分组了解课程教学情况,听取自评报告,拟定初评意见。集中评估阶段由校评委审议各组的初评意见,并按评估指标体系对参评课程进行评分。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要符合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可比性和简易性的原则,由教务处拟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初稿),提交校评委会讨论定稿。
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优秀课程标准一般平均要在90分以上(含90分),最后由校评委会裁定,并报校长批准后公布。
优秀课程评估定为每两年开展一次,每次评估时间为二个月。

四、评估结果
对获得优秀课程称号的课程,由学校向该课程小组颁发奖状和奖金,并在校报上公布,且在课程建设资助上给予优先考虑。
对获得“优秀课程”称号的课程进行隔期复评。对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或有重大教学事故、或复评不及格的课程,取消优秀课程称号。

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优秀课程评估指标方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优秀课程评估指标等级标准

 

优秀课程评估指标方案

主要方面

评估要素

项目权重

(一)师资队伍

     20分)

师资队伍结构

高职称比例

2.0

年龄结构

2.0

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3.4

教学(学术)水平

参加科研(教材)教师人数

3.4

论文(科研、教研)发表情况

4.0

科研成果情况

2.2

开出其它课程情况

3.0

(二)教学条件

     40分)

教材及教学文件

教材自编出版及选用情况

3.0

教材规划及实施

3.4

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料

4.0

运用传统教学手段

2.0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0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人员配备情况

2.2

实验开出率及质量

3.5

综合性、设计性及选修性实验开出率

3.5

实验教材、教学文件与资料

2.6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6.2

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

3.4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2

(三)教学效果

40分)

讲课质量

讲课质量

7.2

其它教学环节质量

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

5.2

考试环节

5.0

开展第二课堂情况

3.2

综合评估

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

5.2

后续课程评估

3.0

毕业班学生反映

3.0

听课专家组评估

3.6

获奖情况

教师获奖情况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教材获奖情况

其他(含CAI、电化教学等)获奖情况

4.6

(四)特色项目

10分)

 

自报

 

 

优秀课程评估指标等级标准

一、师资队伍20

评估项目

A级标准

C级标准

权重

系数

自评

等级

学院

意见

鉴定专家组

评定等级

备注

任课教

职称情

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协调,且高职称比例30%。

高、中、初级职称人数基本协调且高职称比例(1020%)。

2.0

 

 

 

提供本组室教师名单(含年龄、职称、上课情况等)

任课教师年龄结

老、中、青比例适当,学术、教学梯队情况良好。

老、中、青比例基本适当。

2.0

 

 

 

青年教师培养情

有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35岁)培养计划,成效明显。

有青年教师(35岁)培养计划,有成效。

3.4

 

 

 

提供本组室教师名单(含年龄、职称、上课情况等)

参加科研(教材)

教师人数(比例)

基础课40%

2030)%

3.4

 

 

 

科研含参加国家、市、校级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项目

专业课60%

3040)%

 

 

 

论文发表情况

近三年中,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年人均0.5篇以上。

近三年中,有在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提供论文标题发表刊物封面目  

科研成果情况

近三年中,主持科研项目通过鉴定或获奖。

近三年中,承接或参加科研项目。

2.2

 

 

 

提供有关证明材  

开出其他课程情况

本组室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都能开出其他相关课程(含选修课)2门以上。

本组室中级职称以上教师都能开出其他相关课程(含选修课)。

3.0

 

 

 

 

 

二、教学条件40

评估项目

A级标准

C级标准

权重

系数

自评

等级

学院

意见

鉴定专家组

评定等级

备注

教材自编出版及被选用情

有适用的自编公开出版教材,且为兄弟院校选用。

有适用的自编讲义,或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

3.0

 

 

 

 

教材规划及实施

重视教材建设,有很好的规划,或国家,市、校级重点教材立项支持,实施情况良好。

教材建设有规划,能基本实施。

3.4

 

 

 

提供教材建设规划。

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齐全,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必要的习题集、讲义、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完备。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齐全,多数教师明确教学要求。

4.0

 

 

 

提供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

运用传统教学手

制作高质量的录象,录音资料或教具,模型,挂图辅助教学。

部分采用现成的教具,制作必要的教学挂图辅助教学。

2.0

 

 

 

 

运用CAI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具有较好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有配合教学需要的CAI课件,具有开发制作CAI课件的能力。

着手准备CAI课件和应用CAI课件的能力。

3.0

 

 

 

 

实验实训教学人员配备情

有专职和兼职实验教学人员,能满足实验开出的需求。

有专职和兼职实验教学人员,基本满足实验开出的需求。

2.2

 

 

 

无实验的课程,此评估项目取消

实验实训开出率及质

全部开出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实训,质量良好。

全部开出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实训。

3.5

 

 

 

综合性、设计性及选修性实验开出率

综合型、设计性实验比例10%,注意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实验,效果良好,开出选修性实验,受到学生欢迎。

准备开出基本实验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3.5

 

 

 

实验实习、实训教材教学文件与资料

有完整、系统、能反映培养能力的自编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

有必要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

2.6

 

 

 

续(二)教学条件 40

评估

项目

A级标准

C级标准

权重

系数

自评

等级

学院

意见

鉴定专家组

评定等级

备注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计划,措施落实,效果显著有特色,课程建设效果明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计划,有措施。

6.2

 

 

 

 

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或在某一教学环节改革中有明显特色,效果明显。

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教学,不忽略每一个教学环节,较注意学生能力培养。

3.4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领导重视,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履行教师规范,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3.2

 

 

 

 

 

三、教学效果 40

评估项目

A级标准

C级标准

权重

系数

自评

等级

学院

意见

鉴定专家组

评定等级

备注

讲课

 

质量

在规定学时数内完成教学要求,有一定深度与广度,讲课具启发性,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反映教师教学情况优良。

在规定学时数内完成教学要求,学生反映教师教学情况一般。

7.2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

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定期辅导答疑,习题课能采用启发,讨论的方法。

批改作业认真及时,不定期地进行辅导答疑。

5.2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

考试环节

基本做到考教分离,期末考试有AB卷。试题质量高,考试成绩正态分布。积极探索考试改革。

期末考试有AB卷,试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5.0

 

 

 

 

开展第二课堂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成果。

根据要求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或有辅导讲座。

3.2

 

 

 

 

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

备课认真、充分,工作负责,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的品德,学风,敢于严格要求,把好考试关。

做好本职工作,注意教书育人。

5.2

 

 

 

 

后续课程评估

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有一定灵活应用能力。

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

3.0

 

 

 

 

毕业班学生反映

学到基本内容,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

讲课清楚,掌握基本知识。

3.0

 

 

 

 

听课专家组评估

课程内容适合近代科学发展和专业需求,课程体系合理,科学,具有先进性。

课程体系科学,合理,适合专业需要。

3.6

 

 

 

 

获奖情况

近三年获奖的教师数比例>30%。

近三年获奖的教师数比例>10%。

4.6

 

 

 

提供获奖名单

 

注:A1B0.8C0.6D0.4

四、自报特色项目 10

评估项目

内容特色

效果

权重系数M

自评等级

学院意见

鉴定专家组评定等级

备注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